组成 | 蓖麻子400克,生川乌头200克,乳香6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将上述药物与猪脂1000克一起捣研成膏。取膏适量,烘热后涂患处,用手心摩之,觉热如火燎者效果比较好。 |
功用 | 祛风散寒,活血通络。主治风毒攻注关节所致筋骨疼痛。 |
提示 | 方中川乌头有毒。 |
出处 |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 |
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:摩风膏 | |
组成 | 黄芪、细辛、当归、杏仁各50克,防风、松脂、黄蜡各100克,白芷125克,小麻油20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将上药切碎,入麻油中慢火煎,待白芷颜色变黄,纱布滤去药渣,再将所滤药油加热,下入黄蜡,煎如膏状即成。外摩患处。 |
功用 | 祛风散寒,去翳明目。主治鹘眼凝睛外障。 |
出处 | 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 |
《普济方》卷五十二:摩风膏 | |
组成 | 白及、白蔹、檀香、零陵香、白芷、茅香、藿香、蜡、白胶各10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将上药研为粗末,用香油煎至焦黄,去滓加入蜡及白胶,再加入麝香少许,膏即成。每次用少许,摩抹患处。 |
功用 | 祛风养颜。主治面疮。 |
提示 | 不宜内服。 |
出处 | 《普济方》卷五十二 |
《普济方》卷七十六:摩风膏 | |
组成 | 木香40克,当归40克,黑附子40克,骨碎补40克,乌头40克,白芍40克,藁本40克,白芷40克,防风40克,细辛40克,肉桂40克,猪脂300克,牛酥150克,鹅脂15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将上药研末,浸入300克麻油中一日一夜,再入锅中,反复煎熬浓缩,以滴水成珠为度。每次用少许,涂摩患处。 |
功用 | 祛风散寒,补益肝肾。主治双目风牵,斜、外障。 |
提示 | 本方外用,不宜内服。热证不宜。 |
出处 | 《普济方》卷七十六 |
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:摩风膏 | |
组成 | 木香、当归、白芷、黑附子、防风、细辛、藁本、骨碎补各50克,乌头、芍药、肉桂各75克,猪脂250克,牛酥、鹅脂各20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将上药研为细末,以麻油250克,浸一昼夜,以文武火煎如膏,纱布滤去药渣,冷凝即成。每次用少许,涂摩患处。 |
功用 | 祛风解痉。治风牵眼目,歪偏外障。 |
提示 | 不宜内服。 |
出处 | 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 |
《医垒元戎》卷十:摩风膏 | |
组成 | 黄芪、当归、芍药、白芷、杏仁、桃仁、白附子、白蔹、零陵香、川芎、天麻、防风、独活、木通、龙脑、瓜蒌瓤各75克,清油500克,黄蜡60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将上药切碎,清油内浸7天,于炭火上煎至白芷微黄色,离火,纱布滤去药渣,再慢火上炼油香,下黄蜡溶开为度,倒在瓷器内贮藏,上掺龙脑。取膏适量,外贴患处。 |
功用 | 摩风止痛。主治面疮,一切疮疹肿毒。 |
提示 | 严禁内服。 |
出处 | 《医垒元戎》卷十 |
《十便良方》卷八:摩风膏 | |
组成 | 附子(生用)、天雄(生用)、川乌头(生用)各10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上件药细剉,以猪脂1000克煎,令附子色焦黄,去滓,候冷,于瓷盒中盛用。摩风癜上,以瘥为度。 |
功用 | 温阳祛风。治白癜风如雪色之症。 |
提示 | 方中附子、天雄、川乌头皆有毒。白癜风伴见红肿热痛、皮肤溃烂者忌用。 |
出处 | 《十便良方》卷八 |
《审视瑶函》卷六:摩风膏 | |
组成 | 白芷、黑附子、广木香、防风、细辛、骨碎补、归身、蘖本、赤芍药、浓肉桂各50克,乌头75克,牛酥(即骨髓)、鹅脂各200克,猪板油25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除酥、脂、板油外,以上诸药,各为细末,用真麻油250克[方剂汇www.fane8.com],浸1昼夜。再入酥、脂、板油共熬,以文武火熬如膏为度。涂于患处。 |
功用 | 祛风散寒,通经明目。治风牵眼偏邪。 |
提示 | 乌头、细辛有毒。寒证不宜。 |
出处 | 《审视瑶函》卷六 |
《清宫配方集成》:摩风膏 | |
组成 | 麻黄50克,羌活100克,升麻20克,白檀香、白及、防风、当归身各1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香油500克,泡药5天,慢火熬去渣,滤净,加黄蜡50克收之。每次用适量,外擦患处。 |
功用 | 祛风止痒,散热除湿。主治面上或身上风热浮肿,痒如虫行,肌肤干燥,时起白屑,次后极痒,抓破时流黄水,或破烂见血,疼楚难堪。 |
提示 | 严禁内服。 |
出处 | 《清宫配方集成》 |
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四:摩风膏 | |
组成 | 当归、白芷、杏仁、桃仁、藿香、檀香、零陵香、川芎各30克,沉香、木香、白附子、天麻、独活、白及、白蔹各15克,黄芪110克,防风、茅香、白芍、甘草25克,木通20克,瓜蒌100克,龙脑40克,黄蜡120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将上药切碎,用清油2200克浸7天,慢火煎至白芷颜色变黄,纱布滤去药渣,再将所滤药油加热,下入黄连搅匀,离火,将龙脑研为细末下入,冷凝即成。每用少许,摩患处。 |
功用 | 摩风止痒,消肿定疼。主治头面唇鼻诸疮,肌肉裂破。 |
提示 | 不宜内服。 |
出处 | 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四 |
《普济方》卷二百七十二:摩风膏 | |
组成 | 白附子、白芍药、白茯苓、零陵香、白及、白蔹、白芷、白檀、藿香、升麻、细辛、黄芪、甘草、杏仁各20克,黄蜡240克,樟脑1克,栝楼80克,花粉40克,芝麻油60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将前14味药切碎,放油中浸泡100日后,小火煎熬,直至白芷色微黄色,加入栝楼、花粉,煮至百沸,过滤去滓,再入黄蜡加热,以蜡熔开为度,兑入樟脑,膏即成,瓷器收盛,密封保存。每用少许,外涂患处。 |
功用 | 祛风止痒,解毒疔疮。主治头面发疮肿疥癣等疾,及汤火破伤,能灭瘢痕。 |
提示 | 不宜内服。 |
出处 | 《普济方》卷二百七十二 |
《审视瑶函》卷六:摩风膏 | |
组成 | 白芷、黑附子、广木香、防风、细辛、骨碎补、归身、藁本、赤芍药、浓肉桂各50克,乌头75克,牛酥(即骨髓)200克,鹅脂200克,猪板油25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除酥、脂、板油外,以上诸药,各为细末,用真麻油250克,浸一昼夜。再入酥、脂、板油共熬,以文武火熬如膏为度,每次用少许,涂摩患处。 |
功用 | 祛风明目。治风牵眼偏斜。 |
提示 | 热证不宜。 |
出处 | 《审视瑶函》卷六 |
《证治准绳》卷五:摩风膏 | |
组成 | 附子、川乌、防风各20克,凌霄花、土大黄、露蜂房各100克,猪油500克 |
---|---|
用法 | 先将猪油倒入锅中煮沸,然后将上述药物放入锅煎煮,待锅中药物变为焦黄色时滤去药渣,继续煎煮收膏。将膏药涂抹于患处即可。 |
功用 | 温阳散寒,祛风解毒。主治白癜风。 |
提示 | 体质虚弱者慎用。外用,禁内服。 |
出处 | 《证治准绳》卷五 |
地肤子合剂功能主治:用于治疗癣症及湿疹。地肤子合剂组方:地肤子60克,白鲜皮、苦参各30克,川椒10克,白酒(或酒精)250毫升
斑秃生发灵功能主治: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斑秃。斑秃生发灵组方:黑芝麻50克,何首乌30克,桑椹子20克,95%酒精1000毫升
举胃猪肚散功能主治:健脾益胃,升举中气。举胃猪肚散组方:猪肚1个,白术200克,升麻100克,石榴皮30克
橘皮内金散功能主治:理气消胀。橘皮内金散组方:橘皮100克,鸡内金20克
芪香蜜营膏功能主治:补气行气,润肠通便。芪香蜜营膏组方:黄芪300克,木香45克,蜂蜜适量
桑椹地黄蜜膏功能主治:养阴清热,润肠通便。桑椹地黄蜜膏组方:桑椹500克,生地黄200克,蜂蜜适量
乌梅内金调蜂蜜功能主治:缓中止痛。乌梅内金调蜂蜜组方:鸡内金100克,乌梅肉30克,蜂蜜25克
郁金蜜膏功能主治:行气解郁,活血消瘀。郁金蜜膏组方:郁金100克,蜂蜜适量
地藕葡萄膏功能主治:清热养阴,凉血。地藕葡萄膏组方:鲜藕汁250毫升,葡萄汁250毫升,生地黄200克,蜂蜜适量
桂圆益心膏功能主治:补养心阴。桂圆益心膏组方:桂圆肉150克,当归100克,远志50克,天门冬(天冬)50克,五味子30克,大枣20枚,黑桑椹30克,黑芝麻20克
健脾利湿,通经活络。治脾胃衰弱,食少,胃痛,黄疸,水肿,淋浊,带下,风毒流注,关节风湿痛。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健脾益气,利尿解毒。"②《闽东本草》:"舒筋强骨,健脾益气,通经活络,祛寒利尿,除湿止痛。治内伤寒热,肤痛,胃痛,头痛,腰膝无力,淋浊带下,黄疸,水肿。"
清热利尿通淋。主乳糜尿
截疟,清热化痰,镇静,降压。治疟疾,高血压。
《圣惠方》:"治噎病。曝干,捣罗为末,入半钱于饭内食之。"
治疟疾,疮癣,跌打损伤,蛇伤。①《岭南采药录):"治恶疮,痰核。疮癣,疥癞等疾。"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治蛇伤,理跌打。"
《纲目》:"解酒毒、热毒,利三焦。"
凉血止血。用于血热吐衄,尿血崩漏。
平肝镇逆,凉血止血。治噫气呕逆,噎膈反胃,哮喘,惊痫,吐血,鼻衄,肠风,痔瘘,崩漏带下。①《本经》:"主贼风蛊毒,腹中毒邪气,女子赤沃漏下。"②《别录》:"主带下百病,产难,胞衣不出,堕胎,养血气,除五脏血脉中热,血痹,血瘀,大人小儿惊气入腹,及阴痿不起。"③《药性论》:"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,疗生子不落。"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止吐血、鼻衄,肠风痔瘘,月经不止,小儿惊痫,疳疾,反胃,止泻痢脱精,尿血遗溺,金疮长肉,安胎健脾,又治夜多小便。
《别录》:"主小儿牛痫。"
祛风清热,止痛,止血,排石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,扁桃体炎,咽喉炎,急性胃肠炎,胃痛,腹痛,崩漏,肾结石,膀胱结石;外用治湿疹,鹅口疮,痈疮肿毒,蜂窝织炎,下肢溃疡,中耳炎,外伤出血。